很多毕业生越来越表现出对毕业论文发表的不重视。复制、粘贴,把长句删短,把顺序颠倒,把名字改一改,毕业论文就完成了。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和检验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面反映考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这个在全国高校坚持了数十年的传统,现在已然成了一个问题。
或许,与其争论有无必要写毕业论文,倒不如看看,现在到底还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写毕业论文。
调查数据 学生写论文花费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学期,占调查总人数的6%,最短的是半天,占3%。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在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其中10%的学生只用三四天时间,而13%的学生用一周时间完成。
“优秀论文”6小时完成
榕城某高校大四的小冯对记者说:“眼下找工作要紧!毕业论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能过就得了!” “网上找点资料,拼凑一下就行了。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再说老师也会体谅我们的!”
当老师提醒小冯赶快交论文初稿时,距离答辩只剩一周时间,小冯正忙着在一家公司实习。于是乎,他向公司请了半天假,在教室里一个人就开始奋笔疾书,完全不用任何资料,想什么就写什么。而且为让论文显得有水平,他还“引用”了自己杜撰的一段话,并扣上“外国某某评论家”的幌子。6个小时不到,一篇11000字的论文就完成了。“指导老师很赞赏我的论文,说观点新颖,可以发表到学报上!”这让小冯有些哭笑不得。
毕业论文两三周足矣
福建师大林教授表示:“学生去年12月选完题就开始期末考,然后回家过年,估计大部分同学是今年2月中旬开学才开始看书的,3月底答辩。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学生看书写论文,这怎么可能?”
一位学生表示,“眼下比写论文更紧迫的事情是找工作”。在自己班上很多同学的论文都是老师凑出来的。很多同学认为,两三个星期从看书到写论文,已经够长了。有人还说“一般是一个星期写完论文”以下是一所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2008年11月中旬,完成收集论文选题;2008年11月月底,学生完成选题;2008年12月1日,公布分配导师名单,学生联系导师;2008年12月8—19日,学生完成论文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2009年2月2日—2009年3月6日,学生完成论文写作;2009年3月底,论文答辩小组答辩。
调查数据显示约有50%的学生表示,所选的论文题目与指导老师的研究领域完全不相符,约40%的自拟题目的学生表示,没有合适的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分配上,30%的同学表示是由学院指定的,40%的同学是根据论文定题分配导师,还有27%的同学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择指导老师。
导师没有合适的
福州某高校的小林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苦衷:“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跟我说,‘要么你来指导我,要么你换题,我来指导你。’”小林的毕业论文《网络奇幻小说研究》是自己拟的题目,但是给它指定论文指导老师却是研究解放区文学的。
小林还表示,自己往常看了很多网络奇幻小说,比较有心得。但是对解放区文学是一无所知的,根本不可能写出论文。所以后来指导老师对他的论文只好指出语言上哪里表达得不清楚、不准确,哪里有逻辑上的问题,“就像改中学生作文那样啦”。
据小林介绍,学院老师出题供全院学生选择,一个论文题只能由一个学生选。实在找不到理想的论文题,学生就可以自拟题目。学生选好题后,学院统一分配指导老师,每个老师原则上最多只能带五个学生。如果某一研究方向选题或自拟题目的同学比较多,学院就会将其调给其他研究方向的老师。这样找不到相关领域论文指导老师但学生感兴趣并且自拟的题目就会不对口,而分配到的老师研究范围却与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又是风马牛不相及。
院方对此现象表示自己也很无奈。“学生人数太多,而老师有限。如果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报题,自己选老师,就会出现扎堆的现象。我们在分配老师的时候也尽量考虑到学生的选题与老师研究领域的相关性,但难免还是会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在“毕业论文如何定题”的调查中,论文题目是老师指定的同学占56%表;论文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同学占44%。而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0%的同学表示,对自己所写的论文一无所知,也没研究过;有43%的同学表示,之前对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有一点了解;仅有27%的同学表示,曾经关注过论文的研究领域,也有比较大的兴趣。
及格才是目的
像小林和小许虽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导师,但选题至少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更不幸的是,更多的同学更笨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闽江学院的小谢同学说,他自己对那个方面都不是很感兴趣,就根本谈不上特别有研究。“其实选什么题目都一样,只要不讨厌就行,反正都要重新看书。最重要的是,这个题目不要看起来太难,不用看太多的书,而且指导老师不会太严,能让我及格就行。”
来自师大的小陈向记者透漏说,她的同学选的题目就是老师给的———“黄粱梦”母题,但他的同学甚至连“母题”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大学读下来,还真说不上来对什么特别懂的。”对于论文发表,他也表示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