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发表首先应当具有独创性。要在论题涉及的范围内,言他人所未言,提他人所来提。要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要有独特的、合乎客观实际的看法。只是重复、模仿别人的意见,称不上学术论文。如在社会科学领域内,提示独创性常见于这样三条途径:
(1)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对以往理论加以继承和发展,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
(2)对新发现的资料加以研究,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常常如此;
(3)通过搜集、整理前人已有的成就的途径获得新结沦,例如哲学史、语言史的研究。
独创性是[1]的生命。学术论文还应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科学性是指论文必须有翔实可靠、准确无误的材料作依据,它所提出的观点,所作的结论,绝不带任何随意性和主观性,而是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论文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深刻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专业性是指论文从题目、选材到文字表达,都要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的特色,要摸透“行情”,用“行话”,如图书馆学的论文常常要运用款目、标注、二次文献、情报检索语言等专业词汇。法学论文则常用法人、主体意志、仲裁、诉权、罪行法定主义等等。学术论文不必人人都看懂。好的学术论文是独创性、科学性、专业性高度的统一和结合。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nalysis of Business Structure of Investment Banking in China
Based Market Competition
YAO Yuan Zhang Jin-qing
(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3)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investment banking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s. There is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investment banks. Among the factors which impact income levels of investment banks, structure of business is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soner's Dilemma" in business structure and income structure from market competition of the investment banks, by using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f game theory, and then reveals the process of the game and the equilibrium outcome among the competitors of banks. It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structure of China's investment banking.
Key words: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structure; Prisoner's Dilemma; Competition
在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基本由证券公司承担,因此,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基本就是指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起步比较晚,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尽管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以及相关政策上存在限制,我国的证券公司在业务范围、资产规模等各方面都与国外的证券公司存在明显的差距。尽管在金融风暴中,国内的证券公司基本没有直接的损失,但是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较少,收入来源单一,业务创新不足,无法抵御市场周期的问题却也需要行业进行反思。而业务结构是影响证券公司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进行分析,为我国证券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结构现状
到2008年底,我国证券公司共107家,报表总资产1.2万亿元,净资产3585亿元,净资本2887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6969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规模919亿元,这些数据反映出证券公司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经营理念趋于稳健,合规管理水平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在证券公司规模、业务集中度等方面也在向大型证券公司倾斜,呈良性态势发展。但是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表1是四家大型证券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在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等方面的的业务结构表。
中信 海通 国泰君安 申银万国 平均
证券经纪业务 60.00% 82.58% 84.53% 91.43% 79.64%
证券承销业务 13.35% 3.52% 9.32% 1.21% 6.85%
基金管理费收入 21.17% -- -- 4.62% 12.90%
基金销售收入 1.42% -- -- 0.21% 0.81%
受托客户资金管理业务收入 1.12% 10.07% 4.62% 0.17% 4.00%
保荐业务收入 0.45% 0.81% 0.35% -- 0.54%
财务顾问业务收入 1.23% 0.83% 0.24% 0.20% 0.63%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0.93% 1.10% 0.75% 1.84% 1.16%
其他收入 0.32% 1.09% 0.19% 0.31% 0.48%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申银万国证券2008年年报。
表1 四大证券公司业务收入表
从表1可以发现目前中国投资银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投资银行业务种类少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基金管理费、基金销售、资金管理业务、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以及投资咨询业务。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都比较宽泛。以美国投资银行业为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了传统的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还大力拓展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并购咨询等创新业务,以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而我国的投资银行,由于受到金融证券相关法律的严格限制和过度的行政管制,与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相比,业务范围比较窄。到目前为止,国外投资银行已经开展的衍生产品业务,如金融期货、做市商等许多金融创新业务我国证券公司均没有进行。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实行金融,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的证券公司不能涉足商业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另外一部分业务,如财务咨询顾问业务,虽然某些证券公司已经开始,但开展的证券公司也比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推行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很多证券公司还不能达到创新类的标准,能够从事的业务也就十分有限,仅能从事以一级市场的发行承销以及二级市场的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另一方面也是被自身的资本规模所限制。
2、投资银行业务收入集中
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2008年的业务结构来看,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两方面,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均占了最大的比重,申银万国的比例甚至超过了9成。虽然各家证券公司之间有所不同,但即使是业务较为平均的中信证券,证券经纪业务的比重高达60%,四家证券公司的平均也达到了79.64%。虽然在2008年度,中信证券的基金管理费收入的比例较高,但是鉴于海通和国泰君安的业务上还没有这一部分,中信作为特例,基金管理费并不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只能是一个发展趋势。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基本上是“一头沉”,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而对比国外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业务结构情况,高盛集团的业务收入主要分为:财务顾问、承保、FICC、总权益、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在2008年,这几项所占比重分别为:10.18%、9.70%、14.24% 、35.30%、17.46% 和13.12%,各部分业务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结构单一和收入集中这两方面是互相关联的。国外投资银行的收入稳定、收入高等都源于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而国内证券公司业务种类较少造成了收入单一,一旦某种业务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公司的整体收入;另外,国外的投资银行一直积极地进行业务创新,不断拓展新业务,业务结构不断的扩充,而我国投资银行缺乏创新,导致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狭窄。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结构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投资银行存在业务结构单一、收入集中,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业务,业务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是造成我国投资银行利润不高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从业务结构竞争和业务收入竞争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结构的成因。
1、业务结构竞争分析
假定市场上存在两家互为竞争对手的甲、乙两家投资银行,两家投资银行目前的业务同质,为了开发新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两家投资银行均打算开展新业务。由于两家投资银行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是否进一步开展新业务是投资银行面临决策的问题。
假设两家投资银行市场条件一致,甲、乙投资银行目前如果均不开展新业务,则平分市场业务,各得R1的利润;如果两家投资银行均开展新业务(为了方便讨论,这里认为开展新业务的市场条件、客户质量、收入水平等均相等),由于开拓新业务的前期是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和人员投入,则两家各获得R2的利润,且R1> R2;如果一家投资银行开展新业务,另外一家不开展新业务,则开展新业务的投资银行随着前期的成本增加,利润将下降到R3,而不开展新业务的投资银行利润相对增加至R4。因此这里有R4> R1> R2> R3。具体利润表见表2。
甲、乙两家投资银行的利润表 乙投资银行策略
不开展新业务 开拓新业务
甲投资银行策略 不开展新业务 R1, R1 R4, R3
开展新业务 R3, R4 R2, R2
表2 业务结构竞争条件下甲、乙两家投资银行的利润表
甲、乙两家投资银行均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表-1可以求出该问题的纳什均衡解为两家投资银行均不开展新业务。也就是说,在开拓新市场的初期,由于成本投入等各方面的因素,投资银行为了保持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均不打算开发新业务。如果开拓新业务发展顺利,那么随着新业务的稳定,带来的客户源会逐渐增加,该投资银行的利润也逐渐增加,则R4、 R1、 R2、R3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即客户越来越多,业务发展越来越稳定,市场占有率也进一步提高,利润会稳步增长,就会出现R3> R2> R1 > R4,这时两家投资银行的纳什均衡解则变为均开展新业务。
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开拓新的业务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成本,所以大多数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均集中于某几种业务类型,很少有创新业务的开发。而随着投资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银行不断的开发新的金融创新工具,开拓新业务,是投行业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业务收入竞争分析
我国投资银行之间对同类客户注重竞争、忽视合作,沟通少、联合少,一些投资银行甚至视同行为冤家,在一个阶段盲目争抢某些行业和企业客户,竞相降低经纪业务佣金服务费用,提供优惠价格,使自己陷入了 “囚徒困境”,使整个行业收入降低,形成恶性竞争。
甲、乙两家投资银行的利润表 乙投资银行策略
正常佣金 下浮佣金
甲投资银行策略 正常佣金 L1, L1 L4, L3
下浮佣金 L3, L4 L2, L2
表3 业务收入竞争条件下甲、乙两家投资银行的利润表
同样,假设市场上仍然存在互为竞争对手的甲、乙两家投资银行,两家投资银行的业务同质,即各方面条件相同,如竞争力、政策、市场环境均相同。为了便于分析,假设市场无摩擦,则两家投资银行面临着这样的情况:甲、乙投资银行都采取正常佣金服务费用,可以各自得到利润L1单位;甲、乙两家投资银行都下浮佣金服务费用,可以各获得 L2单位利润;其中一家采取正常佣金服务费用,另一家下浮佣金服务费用,那么下浮佣金服务费用的投资银行因为价格优惠将会赢得更多客户,获得更多业务量和市场份额,从而这家投资银行获得的利润将上升到 L3单位,而采取正常佣金服务费用的投资银行因业务量和份额的减少,所得利润下降到L4单位。这里有L3>L1>L2>L4。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两家投资银行的利润收入表(表3)。
同理,该问题的纳什均衡解为两家投资银行均采取下浮佣金的策略。这里,如果乙投资银行采取正常佣金,甲投资银行采取正常佣金得到L1单位的利润,下浮佣金可以得到L3单位,L1<L3,甲投资银行是理性的,则选择下浮佣金;如果乙投资银行下浮佣金,甲采取正常佣金,得到L4,下浮佣金,则可以得到L2,L4<L2, 甲投资银行仍然会选择下浮佣金。对于乙投资银行,同样。事实上,两家投资银行均选择下浮佣金这个策略,不仅是该问题的纳什均衡,且还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即不管对方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优选择都是下浮佣金。但是这个均衡对应的是两家投资银行的利润(L2,L2),而L2则是一种较低的收益。如果两家投资银行均采用正常佣金,可以各自得到L1单位的利润,显然L1好于L2,但是这个帕累托改进办不到,因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两家投资银行均选择正常佣金不是纳什均衡,这时,两家投资银行的竞争则陷入了“囚徒困境”。
两家投资银行均选择的是降低佣金的策略是一次性静态博弈的结果。如果两家投资银行进行有限次重复博弈,佣金竞争的唯一均衡 “解”是各方在每次重复中都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并且在这样的双方策略下,均衡路径中的每个阶段都不存在任何不可信的威胁或许诺,因此这种均衡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市场力量相互作用的稳定结局。如果两家投资银行或是两家投资银行在召集了更多的其他投资银行后结成价格同盟,约定均采取较高的佣金,面对的则是同盟协议本身提供的违反协议、解散同盟的激励。任何一方违反协议面临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如果在决策前,两家投资银行签订相关协议结成价格同盟,不进行降价策略,则两家投资银行最终将形成一个带来帕累托改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家投资银行如果采取不相互沟通,各自选择独立行事的方法并不理想,完全称得上低效率。投资银行过去往往考虑的是投资银行个体发展的问题,而在一番盲目的市场竞争、投资银行收益下降后,应着眼于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上,也就是如何通过沟通与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最优-在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达到个体利益的最优。
三、发展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1、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银行业的行业特征表现为规模经济,即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投资银行经营规模越大,则实力越强、效益越好。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产规模的程度。因此,扩大资产规模是我国证券公司与国外证券公司抗衡的重要举措。
首先,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比如积极推动证券公司改制上市, 增强资本实力,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其得到大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使证券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因此证券公司改制阶段应引入新的股权资金,待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之时推向市场上市融资。 其他融资的措施还包括发行中长期债券, 筹措中长期资本等。
其次,进行公司合并,通过证券公司间的兼并重组, 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以地区依据为进行跨区合作,在资金技术市场上达成联盟,实行资源和业务的合并,组建区域性大证券公司。
最后,发展金融集团也是扩大资产规模的措施之一。金融集团是以金融业为主的企业联合体,具有完整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框架实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管理的集团经营模式。它一般由一个公司控股子公司,集团业务在各子公司之间分配。目前国际金融控股公司一般为混合型金融集团。
2、加强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
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对于经营规范、业绩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从法律和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为他们进行业务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的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特点,借鉴欧美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适合市场需要,受市场欢迎的业务品种,不但能够为自身带来可观的收益,也能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同时,证券主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业务创新研究机构。这样可以加强对国外投资业务的实务性研究,对适合我国国情并且条件已基本成熟的业务进行试点运作,待比较成功以后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给予技术指导,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从而促进我国证券业务的创新。
3、培养核心业务。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著名证券公司在业务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这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比如,高盛在投资、融资、收购兼并、股票债券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8年在全球并购业务中排名第一,摩根士丹利是全球证券、资产管理和信用卡市场上的佼佼者,美林公司则是世界领先的债券及股权承销人。而我国目前的证券公司并没有实现业务的差异化,这固然与我国的政策现状以及我国证券公司的资本有限、业务狭窄等实际情况有关,但是我国的证券公司也应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服务特色、研究水平、区位优势等综合素质及目前市场的竞争状况,培养其核心业务,打造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进而通过差异化战略来塑造自身品牌特色。这不仅是目前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所需,也是我国证券公司逐步缩小同国外证券公司的差距的重要举措。
4、形成投资银行业界良性竞争。
由于我国投资银行目前普遍存在着业务同质化现象,且注重竞争、忽视合作,沟通少、联合少,从而整个行业陷入 “囚徒困境”。因此,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需要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努力培养核心业务,打造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进而通过差异化战略来塑造自身品牌特色,眼于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上,即通过沟通与交流,在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达到个体利益的最优,实现良性竞争,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vestment Banking and Capital Markets, Market Report-Second Quarter 2004 Edition, New York, Frankfurt, September 1, 2004
2.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vestment Banking and Capital Markets, Market Report-First Quarter 2008 Edition, New York, Frankfurt, May 28, 2008
3. Datamonitor, Globe Investment Banking & Brokerage, Industry Profile, Reference Code:0199-2308, Publication date: May 2005
4. Nick Studer and James Davis, Outlook for investment Banking & Capital Market Financials, Morgan Stanley Research Europe, April 1, 2008
5. Ratings Direct, Tough Times for Globe Investment Banks and Brokers, Standard & Poor’s, November 13, 2008
6. 陈忠阳,现代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6:42-47
7. 戴国强,中美证券公司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07,3:10-15
8. 林建,美投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对内地投资银行业的冲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48-53
9. 柳仲颖,匡海波,陈树文,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08,11:159-164
10. 马诗阳,中美证券公司业务收入构成比较[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08,9:78-80
11. 任倩,郭净,刘兢轶,中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与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08,10:39-40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