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抄袭门事件从未像现在这样发生频率如此之高。从今年3月起,网上爆料“大学教授发表论文抄袭”、“最年轻市长论文发表抄袭”的消息接连不断,“抄袭”这扇“门”越来越宽,今后不知还会装进多少人。法律界人士认为,抄袭如此泛滥,既有职称论文发表制度本身存在的严重问题,又有深层次法律原因。在制定《著作权法》时,立法者考虑的主要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公开出版物的权益保护,而对学术论文发表没有更多关注,难以界定抄袭者所获的利益和被抄袭者的损失,因此抄袭论文几乎不会涉及赔偿问题,更谈不上“惩罚性”赔偿。这直接导致现实中被抄袭者的维权收益与为了维权所付出的代价完全不成比例,客观上纵容了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因“正教授职称论文发表评定中所提交的学术著作有造假嫌疑”的学术不端行为,被学校免去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同样是学术不端,与诸多陷入“抄袭门”的同行相比,贾士秋行政职务较低,而遭遇的处罚最严厉。
昨天,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的博士论文发表涉嫌抄袭。许永刚所著的博士论文全书共354页40万字中,竟然有202页约19万字为抄袭而来。“其中有一些是涉嫌对原论文结构大段文字一字不落地抄袭,有一些则是对原论文中除图表外的理论文字进行抄袭,而有一些部分对原论文的抄袭超过了80%。该书与如此多的发表论文和期刊雷同,但各章节的参考文献中一字未提被抄袭的论文或期刊。有些更是直接粘贴、复制到自己的文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