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发表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讨论会上,与会同志一致强调,诗人要对人民负责,尤其要对青年负责。青年人肯思考,这是好的。我们的诗歌和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都要给他们以启迪,帮助他们善于思索。我们要让青年诗作者懂得,要写出好诗,要做社会主义新人,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反映并回答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编辑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积极参加这场斗争。对于某些助长青年怀疑我们党的错误言行,应该进行批评。刊物是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创作园地,活动的基地。到会的诗歌编辑回顾了近几年诗坛的状况和工作中的失误,纷纷表示要加强刊物的战斗性,努力使刊物的面貌焕然一新。与会同志结合创作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有的青年诗作者说,他们所以能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一点成绩,主要靠两条:一是坚信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二是深入生活。“崛起”论的那一套写“自我”、写“具有现代特点的自我”、写“高速幻想”……的主张,只能把青年引上歧路。同志们还提出,过去几年中,作为诗人、作家组织的作家协会领导在诗歌运动中出现的这股文艺潮流面前显得有些软弱无力。现在作协领导已经开始予以重视,希望能进一步加强领导,在继续清除“左”的思想的同时,当前要着重抓好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评。
大家提出,对方向、道路问题的讨论,还需要继续展开,引向深入。至于诗歌的艺术问题,也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地加以探讨,有的问题还需要象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一定要跟上人民前进的步伐,一定要认真学好《邓小平文选》,总结经验教训,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更亲密地携起手来,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文艺旗帜,到沸腾的生活中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唱出时代的强音,为开创社会主义诗歌的新书面,开一代社会主义诗歌的新风,提高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为实现“四化”,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这次讨论会的诗人、诗歌评论家有来自北京的绿原、绍燕祥、纪鹏、局良沛、杨金亭、雷抒雁;成都方面的李友欣、唐大同、流沙河、白航、木斧、周纲、尹在勤、竹亦青;重庆方面的陆棨、邹绛、杨山、穆仁、吕进、余薇野、张继楼、傅天琳、王群生、李钢等。郑伯农未能到会,作了书面发言。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