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取得的成果、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取得的成果、在报纸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等。
各学院要组织专家,对多样化的毕业论文(设计)制定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实施,并报教务处备案。
目前坊间对“论文存废”的讨论分几大阵营:学生派、家长派、社会人士、学院派、教育部官员。在教育部官员,学院派眼里,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观点属于“建议”,“参考意见”,甚至连“参考意见”都算不上。
想想最受“毕业考核机制改革”影响的大学生,却没有丝毫的话语权,不禁令人愕然!
改革好比“切蛋糕”,“谁拿刀子”很重要,拿刀人“不知道自己分得哪一块蛋糕”更重要,因为只有在“无知之幕”的掩盖下拿刀人才能将每块蛋糕切的一样大(这里排除“改革不是赌博”的情况)。
当下的教育改革,不但“改不改革”拿刀人说了算,而且持刀人还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将分得哪一块蛋糕”!几年前“毕业考核机制改革”就已进入“改革视野”,但“改来改去”还是那熊样,原因就在于利益相关者既“拿不到刀,又监督不了拿刀人”! 在论文发表之中,举报者的动机或许并不单纯,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也不妨碍相关各方就学术问题本身展开辩论。
退一步说,即使举报者居心叵测,另有图谋,清者自清的最好做法也是将学术上的真伪、论文发表抄袭与否说个明白,而不是指责他人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