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对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晋升职称的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硬性要求。
介于论文发表的审稿难度以及审稿时间太长等因素影响,很多论文发表的作者就委托中介机构代为发表。
可作者在享受这个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非法刊物的困扰,有的甚至利用网络的虚拟特点进行欺骗。
到底论文发表行业靠什么才能体现论文发表网站的诚信呢?“诚信为先、礼仪为道”、“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 “100%保证发表,否则全额退款”,很多代发论文网站都在各自的网上注明这样的“诚信宣言”,可这些都是口号,不具有操作性,没有具体可行的维护作者利益的措施。
记者经过对网上代发论文网站的了解,发现有一个叫论文邦(www.lunwenbang.com)的网站,在首页还真提出了关于维护作者权益的具体措施,比如:是在工商局正规注册的公司、用公司账号收款、用支付宝担保收款、有固定的办公地址,随时接待来访并且首家开通客户QQ群,便于新客户向老客户核实相关情况等等。
据其网站介绍:有了以上措施,要是有不诚信的行为,作者就能方便的维权。尽管有了以上的措施,发表论文的作者还是应选择保护措施尽可能多代发论文网站,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撰写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环节,既是锻炼、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培育、养成良好学术品德和学术规范意识的重要途径。从2004年开始,中国政法大学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原创性检查为抓手,着手建立相关数据库和制度,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规范体系。
学校从2005年开始试点,2006年起正式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原创性专项检查, 严厉查处学位论文抄袭、剽窃行为。
据统计,2006至2008年三年,共检查研究生学位论文4010篇,其中有抄袭行为的252篇,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11.02%降到2008年的5.76%,呈逐年下降趋势。
对接法律,研究生学位论文制度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救济措施,体现教育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学位与毕业脱钩,减少对毕业生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当前如何防止学位论文抄袭、剽窃是高校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基于“法治”的思路,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既有严厉的“打假”,也有宽容的“救济”,力图寻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朱勇教授。
记者: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剽窃现象是高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您认为处理学位论文抄袭、剽窃,最大障碍是什么?
——制定学术不端行为认定标准。对于学位论文抄袭剽窃的处理,涉及数量认定和性质认定两大环节。
学校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进行多次专门论证,不仅根据抄袭、剽窃的字数多寡,分段确定,而且甄别抄袭、剽窃部分在学位论文中的作用,分类定性,并将其作为影响处理结果的情节。
标准规定:抄袭剽窃占论文总字数3%以下的为情节轻微行为,给予责令修改论文一周后答辩或责令修改论文延期半年再予答辩的处理;抄袭剽窃占到3-10%的为情节较为严重行为,给予责令修改论文后一年内答辩或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的处理;
如果占到10%以上则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直接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因抄袭、剽窃被责令修改论文后一年内答辩,在第二次申请过程中,再次有抄袭、剽窃行为者,一律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