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线教育论文发表网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
骨关节病变的X线诊断
戚警吾
四肢关节的X线解剖
关节是由上下两端的骨、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及其周围附着于骨的韧带、肌鞘、肌腱等结构组成。
上下骨端
骨端的关节面是皮质骨,但无哈氏系统,其下方为骨松质。骨端的旁侧也是皮质骨,在其外侧自关节面向上(或向下)依次有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韧带、肌腱等结构附着。
在关节软骨附着处,无骨膜,在滑膜、韧带、肌腱附着处有骨膜,这些骨膜与滑膜、韧带、肌腱等结合在一起。
关节软骨
覆盖上下骨端的关节面并附着骨端旁侧的一小部分。上下两块关节软骨及其之间的空腔组成X线所见的关节间隙。
关节软骨的结构分表、中、深三层。深层的软骨钙化与骨端的皮质骨一起组成X线所见的关节面。
关节面下的松质骨成为软骨下骨
钙化的关节软骨深层与骨端皮质骨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形成毛细血管袢,贯通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供应软骨营养。此毛细血管袢平时静止,当关节软骨发生病变,则血供增多,引起软骨下骨结构变化。
滑膜层
滑膜附着于骨端旁侧的关节软骨及其上(或下)方,无软骨覆盖处的骨,该处称为“裸区”。
自裸区向上(或向下)的滑膜向外反折并与关节囊相贴。上下滑膜层以及上下关节软骨之间的空隙组成关节腔。
滑膜的血供非常丰富,供应关节软骨营养,并分泌滑膜以利于关节活动及其它功能。
关节囊
关节囊附着于滑膜层的外侧,是坚韧的纤维组织,是支持滑膜的结构。以往曾将此层结构与滑膜共称为关节囊,并将关节囊分为滑膜层及纤维层,也有将此层归属为关节周围的韧带。
在活动度大的关节(如肘关节),于滑膜层与关节囊之间尚有脂肪组织。
某些疾病可在滑膜与关节囊之间产生积液,称关节囊积液。
关节周围结构
附着于关节附近骨表面的结构尚有韧带、肌鞘、肌腱、滑囊等,这些结构统成为附丽组织(骨间膜也是附丽组织)。在附丽组织的表面有滑膜覆盖,因此,累及滑膜的病变可累及上述各种组织(如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反之(如见于关节骨炎)。
各层结构的病理变化
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含有软骨细胞和基质,后者由胶原纤维、蛋白粘多糖及水组成,其中水的成分占70~75%。
软骨细胞轻度变性,基质仍保存,关节间隙变窄现象不显著。
关节软骨局灶性或多灶性坏死,坏死周围存活的软骨细胞可成团增生,使软骨增厚,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软骨广泛坏死,则间隙变窄。
无论是软骨细胞变性、坏死或增生,都可促使软骨深层与皮质之间的毛细血管袢增多,增生而使软骨下骨发生改变。
关节软骨病变可继发滑膜、关节囊等改变,滑膜可充血,滑液增多,滑膜增厚,关节囊纤维变性、增厚等变化。
软骨下骨
1、软骨下骨吸收 由于骨吸收骨小梁变细少,甚至消失,可在关节面下方形成一条与关节面平行的透亮线,应注意勿将此线误为骨折。此外,软骨下骨吸收尚可局限在骨端旁侧形成小囊状透亮影。因此骨端旁侧的小囊透亮影并非完全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
2、软骨下囊肿 软骨下骨吸收,骨小梁变细少,极易发生微小骨折,滑液随毛细血管孔进入软骨下骨,形成软骨下囊肿(以往称为滑液囊肿或假性囊肿)。此种囊肿可大可小,可单个或多个,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透析疗法引起的关节淀粉样变或其它疾病(如浆细胞瘤等)伴发的淀粉样变,后者表现为明显的软骨下囊肿而关节间隙无显著变窄(MRI可见透明软骨轻微消失),病变往往为双侧对称,伴骨质疏松。
3、骨小梁微小骨折后,毛细血管增生,骨折修复,关节面皮质增生硬化。
滑膜病变
病变初期,滑膜充血,水肿,滑液增多,使关节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肿胀。
滑膜炎症可刺激骨膜形成骨膜炎。
滑膜病变累及关节面使关节面皮质模糊或破坏,消失。
增生增厚的滑膜侵蚀关节软骨或因滑液分泌酶使软骨基质消失,导致关节间隙变窄。
增生的滑膜组织可通过化生作用转化为软骨组织、骨组织,形成钙化或骨化体,如这些钙化或骨化的滑膜与骨组织脱离,则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附着组织或称附丽组织
累及韧带、肌腱等附着组织易伴发骨膜炎,骨质增生及钙化。这些钙化和骨化也可见于软组织内。
如韧带、肌腱等因侵蚀、撕裂,则可引起关节脱位、半脱位。
无论文你是要职称论文发表、还是要毕业论文发表,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杂志的真伪,鉴于现在发表论文出现的供小于求的局面,很多杂志社只顾自己挣钱,完全不顾论文发表后作者是否能顺利评上职称,是否能顺利毕业,在各大论文发表网的推波助澜下,演绎了无数的问题刊物,增刊、一号双刊、副刊、假刊、论文集等等,广大作者在选择论文代发机构时一定要注意对作者利益的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永远别轻信他们的诚信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