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评职称花钱发表论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可令郑州市某职业学校教师张女士没想到的是,花钱发表了论文后,却发现刊登论文的杂志根本没有经过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是个彻头彻尾的“假家伙”。
《眼视光学杂志》创刊于1999年,由温州医学院和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第一本视光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眼视光学方面的新成果、新理论。
自2005年起,《眼视光学杂志》编辑部开始积极酝酿和筹备申请加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工作。
经过近5年的精心准备和不懈努力,《眼视光学杂志》改刊事宜最终被新闻出版总署审核通过。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针对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论文发表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创建的科技论文网站,是优化科研环境,保护创新思想,治理不正学风的重要平台之一。
近日网上惊现“论文枪手公司”,此公司专门替人家写论文发表,已经形成一个“行业”,雇员的业绩还有排行榜,每月要进行考核。
事件的细枝末节如“排行榜”的说法供人消遣, 但是在猎奇的同时“枪手公司”却值得思考。
在学校里,“论文枪手”同“考试枪手”一起早就不是什么秘密,随便到哪个厕所里一看,在厕所门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总能看见“枪手”两个大字夹在一堆出租房子的小广告中。这些广告做得巧妙,让我过目不忘。
2月上旬以来,有关浙江大学博士后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广受关注。由于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院士是造假者贺海波的合作导师,
今年28岁的张女士,是郑州某职业学校的教师,为她发表论文的杂志,名叫《创新教育》。
她告诉记者,因为评职称,“学校很多老师都花钱发表论文”。
课程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现有校级优秀课11门,省级优秀课8门,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中国这个低质“学术论文”生产大国里,花钱发论文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当下不少期刊杂志都建立网站,招聘业务人员到各地招揽发表论文的业务。
不过毕竟这不是个光彩的事情,很多人与期刊杂志都是通过网上或电话私下联系,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协议。
通常期刊都是发一张“用管理部门近日查处一家从事学术论文代写代发业务的公司—————武汉佑达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与国内200多家学术期刊有直接联系,其学术造假专业化程度之高、业务量之大,可谓触目惊心。
稿通知”作为发表论文的证明,要求客户支付全部发表费用。
前记:据《现代金报》相关报道,在宁波某所高校内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名女大学生为了通过论文,不惜“献身”给论文发表组组长的上级领导——曾经要求她与其保持暧昧关系的教授。
结果到头来,论文发表还是仍未通过,没有拿到毕业证,承担肄业或者延迟毕业的后果。
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不得不反思,毕业论文,需要的是学术品质,还是“人际关系”?
在大众广泛关注论文抄袭事件的同时,毕业论文发表依靠所谓的人际关系便能通过,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对为人师表的园丁形象的一种玷污,也让我们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反思。
3月15日,浙大公开对“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进行了处理:贺海波因8篇论文存在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被请出教师队伍;贺海波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
打击学术造假,需用重典!这样的处理结果,让人拍手称快!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说的是中国人习惯窝里斗,做事情喜欢互相拆台、搞内耗,最终什么事也干不好、谁也出不了头才算了事。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