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通过论文发表数量,就得出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的结论,显然是一个伪命题。眼下诺贝尔奖的各个奖项相继出炉,在获奖的科学家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谁发表了大把的论文。
很多科学家都是在某个领域孜孜不倦的研究了很多年,期间只发表论文几篇,最终研究出了成果,得到了诺贝尔奖的青睐。因此,论文数量根本就不能反映科研能力的高低,至少不会成正比关系。
百年学府武汉大学近日发生大地震。该校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钜额受贿被捕。该案震惊内地教育界,牵涉多人,至今余波未了。有当地网民称陈绍方是“武大有史以来最大蛀虫”。
日前,武汉大学网页“现任领导”栏目撤下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和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资料。
自90年代大学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原有的基础设施开始不够用了,于是开始了“圈地式”的大规模兴建大学城运动。如今,大学的硬件设施改善了不少,面积大了,大楼多了,大学也更气派,更美观。可是,条件虽然好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却大幅滑坡。“收费精英化,教育大众化”,尽管每年大学收费不菲,但当今大学的教学质量实在不敢让人恭维。
老师上课讲的只是一些枯燥的、过时的理论,学生逃课现象大量存在。在如此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既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相应的动手能力,根本无法适应市场需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其实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一个老话题了,此前早就有专家学者呼吁,要取消毫无学术价值的本科毕业论文,在网上还引发了一场该不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大讨论。而此次四川大学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在国内却还是首次。
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介绍说,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发表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目前的本科论文“太水”,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业界评价我们,有句非常不好听的话,说什么‘本科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年办的;研究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月办的;博士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天办的’------我们的大学教育与业界脱节,学的东西和实践完全没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