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称,中国高校按科技论文数排序,自2004年以来,科研能力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在学术腐败和抄袭丑闻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此番说法遭遇社会各界的集体质疑。
郝副部长这个 “科研能力世界第五”的依据,据说是来自SCI(《科学引文索引》)的统计。论文存废与否,学界、民众自有议论,笔者不愿在此提供关于“论文存废”的观点,窃以为“论文存废”引发的“改革权”问题比“论文存废”问题本身更重要。
作为全球科研论文引文索引,SCI的确在很大范围内得到了公认。毕竟,相比绝对的论文数量,论文是否被引用,以及被引用的次数,其实才更说明科技论文的价值。SCI引文索引的确比论文绝对数量更能反映论文的质量和价值。不过,当科研能力的排名完全拿科技论文数来说事儿,甚至仅凭SCI统计,便得出中国高校科研能力排名世界第五的结论来,却多少显得仓皇。
新闻系主任称新闻系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改革势在必行,并提出改革构想。不管可行性有多大,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毕竟现有的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系主任公开畅谈改革,体现了其对新闻教育的忧虑,懂得反思,是应该给予掌声鼓励。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没有“改革毕业考核机制” 的权利,要不然,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也不会在第二天发表“其言论虚假的声明”。
看来,没有“改革权”,谈论再多,意见多高明,作为论文发表杂志的编辑会花很多很多时间在审稿上。除了那些一眼就能看出很差或者很好的稿子,半小时之内可以马上写审稿报告,大部分待发表论文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看立意是否新颖,作者是否夸大其词,是否有重复发表论文的,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证据是否充足,图是否完整,够不够这个杂志档次。如果草草了事,20分钟就能定生死,难免发表垃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