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频道3月28日消息: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学生学术诚信意识,近年该院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尽管水平不一,但未发现存在从网上抄袭的现象。
从现在呈交的论文提纲看,今年325名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存在这类问题。
吴瑞协会目前的14名理事中,有12人在国外,两人在国内。7月20日晚,该协会召开理事会议,11名理事出席。关于蛋白质研究计划的生物大科学项目成为当天讨论的主题。到会的11名学者达成共识———向我国政府高层建言慎行生物大科学项目。
“当时,第一批(科研)经费25亿元已经拨了下来。
实际上,这笔钱与海外学者关系不大,但我们认为不能让钱浪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施一公回忆说。
会议结束后,与会5名学者又来到施一公的房间继续讨论发表论文事宜,直到次日凌晨2时。最后,11名学者联名给政府高层写信,质疑生物大科学项目。
毕业论文是对四年大学学习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写好毕业论文发表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年成为一种“时尚”的毕业论文网上“拉”的现象,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带来了严重冲击。
该院领导认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立脚点,作为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尤其不能含糊。
他们从新生进校开始就加强诚信教育,严肃处理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帮助每个学生严守做人的底线。
同时,要求每个毕业生在开始撰写论文代发前先向指导教师提交详细的提纲,不仅写明论文的论述方向和有关思考,还要求至少阅读相关的10本专业书籍、15篇论文并列出作者姓名、出版单位与出版时间。
学院不仅要求指导教师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论文提纲,院领导还要抽查部分提纲,对“疑似”的一律退回去重来。论文撰写结束后,还将随机抽取50%的论文组织论文答辩,从制度上保证杜绝毕业论文的拼凑、抄袭现象。
论文本来是检验学习与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但如今打着“代写代发论文”旗号的“论文发表网站”却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网络上到底有多少“论文网站”,无法统计。但利用“代写论文”、“论文发表”等关键字,搜索引擎给出的结果绝对让你领教什么叫“泛滥”!此类网站的“专业性”透过详尽的“合约细则”、“服务收费流程”已能窥之一二。
“经营项目”既包括单纯“代写”或单纯“代发”,也有连写代发的“一条龙服务”。
代写,通常是“文理通吃”,很多都号称拥有高素质“枪手队伍”。“代发”范围包括国家级、省级、核心级等一系列专业学术期刊。
价钱则根据代写内容、代发刊物“级别”,少则一两千,多则五六千。针对“客户群”也相当明确,一是在校生,二是评职称队伍。
在毕业论文提交密集的5月份,有的网站声称能揽上千单“买卖”,生意的确不错。
与此同时,该院还着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从二、三年级起就逐步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学术研究,院领导亲自给学生讲授论文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定选题、列提纲,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求教。
对于学生的一些具体困难,院领导也尽可能帮助解决。
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毕业论文或设计(以下统称毕业论文)成了大学毕业生们离校之前要跨过的最后一道槛儿。
作为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毕业论文———大学学业的压轴戏,确实难倒了不少学生,当然也有不少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平时积累和充分准备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院长王虎华前不久在抽阅应届毕业生的论文提纲时发现有篇提纲不符合要求,要求学生重写,这个学生抱怨说自己已经在一家公司上班,只有双休日才有空,可那时图书馆又关门了。
王虎华十分理解学生找工作不容易,为了不影响他的就业,就自己出面提前借好有关书刊供学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