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
杨勇讲肠梗阻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肠张力的判断
肠张力未减少退时(肠张力较好时)
小肠呈拱形排列,园弧小。
两臂内液平短且高低差别明显。
透视时液平面升降明确升降幅度>2cm
间接征象(1)肠排列较规则(除开肠粘连)
(2)胃泡内气体较少,通常无明显充气扩大。
(3)小肠梗阻时,结肠无广泛充气扩大,亦无稀大便影。
结肠内稀大便影子可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a 肠麻痹,b 绞窄性肠梗阻,c 结肠机械性肠梗阻,d 腹泻。
肠张力减退时:
小肠袢仍可呈拱形,但其园弧明显增大,或肠袢由拱形变平。
液柱深或浅但液平较长且拱形肠袢两臂内的液平上下差别小或消失。
透视时液平升降弱或消失。
间接征象:(1)小肠排列紊乱。(2)胃充气扩大。(3)结肠普遍充气扩大。(4)结肠内稀大便。
肠张力判断鉴别表:、
肠张力未减退
肠张力减退
排列
规则、拱形且园弧小
不规则、拱形园弧大或变平
两臂液平
短、且高低差别大
长且差别小或消失
透视液平
升降明显
无、或轻微
间接征象
胃由无明显充气扩大
肠排列规则
结肠内无广泛充气扩大
一般无稀大便(除结肠梗阻)
胃明显充气扩大
紊乱
广泛充气扩大
有
肠扩张程度的判断
小肠:1、以空肠扩张后其内粘膜皱襞的变化的X线征象来判断。 2、根据空肠和回肠肠管扩张的粗细程度来判断,(3-4cm、4-6 cm、>6 cm。轻、中、重)。
结肠: 以肠管扩张的粗细程度来判断,(5-6 cm、6-8 cm、>10 cm。轻、中、重)。
肠动度的观察
1、主动运动的观察: 液平升降>2 cm强 <1 cm弱
2、被动运动的观察: 肠曲移动有无粘连、固定。
3 肠的伸展度
肠痉挛
肠痉挛(1)主要见于痉挛性肠梗阻。
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呈弥漫性小肠节段性充气、轻度扩张。
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同时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肠痉挛的X线征象:小肠管呈不规则不均匀的局限性变细(暂时性)
肠壁增厚水肿,肠壁僵硬。
一般肠壁厚约2-3 m m,当>4mm为肠壁增厚,见于下列几种情况:
肠梗阻伴有腹腔积液,液体积于肠曲间(腹水征)并可见肠漂浮征。
2、 慢性肠梗阻:较广泛的肠壁增厚,无局限性肠管狭窄、僵硬。
(上述两种增厚为一致性较广泛的增厚。)
绞窄性肠梗阻:肠壁缺血水肿增厚同时伴有肠壁的僵硬,局部肠管扩张受限呈狭管状或系膜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增厚,且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附近其它肠曲反而扩大且无肠壁增厚改变。
九、肠袢排列形态在推测梗阻原因时的作用。
一段充气肠袢弯曲成直角或锐角、或者干肠袢向一点集中成花瓣状(集中点细而远端稍粗)往往提示粘连性肠梗阻。
若干小肠袢向一处集中,但基底部宽呈一柄香蕉(而不为一点)提示肠套叠。
下列征象提示肠扭转,内疝或肠套叠等到绞窄性肠梗阻。
空回肠倒置,为数较多充气含液小肠袢遍布全腹,肠排列紊乱,(多为系膜根部扭转)
充气含液小肠袢集中在腹中部,呈同心园样排列“()或呈规则三层状排列。
一段或数段小肠袢扭曲折叠呈“S”形或“C“(咖啡豆征)或螺旋形排列,提示扭转。
个别小肠袢充气扩大十分明显(显著>8 cmφ)或肠袢呈同心环排列(示扭转或套叠)
假肿块征。
一组相邻肠袢在短时间复查呈同一方向旋而彼此关系不变。
一组相邻小肠袢在随访过程中肠袢排列和形态固定不变,提示广泛粘连或绞窄性。无论文你是要职称论文发表、还是要毕业论文发表,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杂志的真伪,鉴于现在发表论文出现的供小于求的局面,很多杂志社只顾自己挣钱,完全不顾论文发表后作者是否能顺利评上职称,是否能顺利毕业,在各大论文发表网的推波助澜下,演绎了无数的问题刊物,增刊、一号双刊、副刊、假刊、论文集等等,广大作者在选择论文代发机构时一定要注意对作者利益的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永远别轻信他们的诚信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