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位毕业论文发表抄袭、造假,依然成为学术不端的“重灾区”。毕业论文发表抄袭如此蔓延,对于高校和社会是不幸。于是乎,国内很多大学用上了防抄袭软件,用网络技术区别学生毕业论文是不是属于抄袭。
我想,这样的现实,在批评学生不诚实的时候,检讨我们的教育评价体制才是必须的。本科生论文发表应该改革。很多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都发表论文是没有必要的。比如新闻学,如果学生不做新闻理论研究,写新闻稿件就可以了,老师答辩一下。还有一些专业,做试验、做调查应该都允许。全国每年几百万大学生毕业,真的有几百万篇论文并非是件好事。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硕士论文发表也不一定强求,做了论文也不一定强调发表。因为中国的论文发表刊物是有限的。博士生要要求发表论文,但不要强调非要什么刊物。因为刊物不够,发表不了的,可以组织两次答辩。一次是学位论文,一次提前到中期考核,答辩阶段论文。这些问题,都可以从技术上解决。一味强调学生发表论文,不考虑现实情况,只会助长学生抄袭、造假之风蔓延更快。
学生抄袭事件屡见不鲜,与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不难想象,教师招的学生太多或社会活动太多,对学生管不过来,或者教师本身学术能力低下,指导不了学生,或者教师本身也在论文发表也是抄袭,学生跟着学了。特别是担任行政工作的学校领导或者学术权威,这些人忙于行政工作、社会活动,实际上已没有多少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却还要招很多学生,甚至一名校长可以同时招几十名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的研究工作都是研究生做的,导师很少参与或根本不参与,只在论文发表中挂名。学生没有得到必要的指导和监督,难免会有人抄袭。
以往曝光的几起教授抄袭中已经被证实。6月18日,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承认自己署名的论文抄袭,跟之前很多教授抄袭事件一样,被指抄袭的论文由陆杰荣和杨伦共同署名,陆杰荣是杨伦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导师。陆杰荣曾经解释,论文是杨伦写的,他只是做了“修改”。
有人认为,“导师如果因此被连累了,是活该,谁让他没有尽到导师的责任呢?”,教授因疏于督导而被陷入论文抄袭事件,当然是不能原谅的。
毕业论文发表抄袭、代发论文的学术不端已经引起很多机构的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加强建设,对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是有利而无害,也是必须的,惩防并举、多管齐下,相信论文发表会走上正轨,学术也会更加繁荣。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武汉理工大学网站消息,8月7日下午,该校召开校学术委员会会议,就近期有关媒体报道周祖德校长论文涉嫌抄袭一事进行了情况通报。随后,学校又召开了副处以上干部参加的情况通报会。
学校认为:博士生谢鸣抄袭他人论文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课题组两位老师对论文进行审查时没有发现抄袭问题,学术审查不严;周祖德教授作为谢鸣的导师,负有疏于教育管理的责任。学校将从此事中吸取深刻教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防类似事情的发生。
学校去年年底已对谢鸣进行了处理。一是对谢鸣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二是当年不受理其学位申请,推迟半年再受理;三是在今年6月份受理其博士学位申请前,又请了有关专家对其博士论文及其研究工作进行了审查。
校长周祖德在会上诚恳表态。他说,这件事情给学校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感到十分痛心,也感到非常歉疚,利用这个机会,我向全体师生表示深深的歉意。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导师,我负有对学生疏于教育管理以及对论文把关不严的责任。我将以此为戒,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行为和学术道德教育,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对学校来说,我希望能将坏事变成好事,按照《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的要求,在全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制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学术道德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真正成为一片学术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