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设为首页
论文邦,感恩回馈新老客户,发表论文即赠优惠劵(四种优惠券不能重复使用),每月前50名发表论文客户还可享受更大优惠,老顾客重复发表优惠更多哦! 欢迎踊跃投稿!即日起,关注论文邦公众微信平台更多优惠券等你来拿!
论文邦 >> 论文发表新闻 >> 教育论文发表,焦裕禄在尉氏树立的第一面红旗


教育论文发表,焦裕禄在尉氏树立的第一面红旗

日期:2010年05月26日   来源:原创   热度:
学术发表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发表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
 

 学术论文发表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发表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发表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发表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3年第9期《学术论文的选题与选材》)
度苏村发展集体经济致富
焦裕禄在尉氏树立的第一面红旗
1962年7月,县委书记处书记焦裕禄在《席苏大队巩固集体经济的试点总结》上批示:每到一地,都必须向群众讲清形势,讲清前途,讲清党的方针政策,讲明党的态度;每一时期,都必须抓住突出问题,抓住突出思想,抓住突出谷物;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调查研究,实行重点与一般相结合,解决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武装骨干与发动群众相结合。
下到农村的干部,要实行“三同”,这样才能抓住思想上和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党群关系。
1962年春,焦裕禄离开尉氏十年后,又回到尉氏,这是他走上领导工作岗位的重大转折,也是他在农村工作成熟的重要一步。也为席苏发展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1962年,是农业发展关键性的一次历史转折,农村第一次有了责任田(社员分了自留地),以生产队为单位经济核算冲破了一大二公的经济模式,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出现了转机。发展集体经济是当时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焦裕禄审时度势,发现了席苏生产队亩产上纲的典型,作了政策性的批示。西苏村,首先从农业结构的调整上作文章,走出发展经济的第一步。他们跳出种烟、栽红薯,改为麦棉套。63年全村4个生产组,种麦棉套800亩,不仅亩产小麦500斤,棉花为首籽棉400斤,年亩产值达到了上千斤。大队富裕了,扩大再生产,利用西岗荒坡取土,建机瓦窑一座,几年工夫挖掉了半个岗坡,扩大土地150亩,年纯收入20万。先后投资盖了学校、敬老院,打机井62眼,购置履带式拖拉机4台,电动马达20台。实行全村三统一即集体出钱,给村民统一耕种,统一浇水,统一种子。到90年代,西苏村已建橡胶厂、电缆厂、木品厂、面粉厂、植物油厂,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先后接待中央领导、联合国官员来访。1991年6月15日温家宝到席苏调研,听取了支部书记岳金培的汇报,高兴地说:“你讲的很实际,靠集体经济,流动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生产,麦棉套种植很合理,麦子棉花双高产,铺成了农民走上集体富裕的路子,你们席苏村走对了。”温家宝又走访了3户村民。在岳小恩家,温家宝握着小压井把手说:“每户一个小压井,解决了能吃上干净水,下一步就应该建农村自来水站,让全村人都能吃上自来水。”温家宝到敬老院,拉着几位老人的手说:“老人家,过的还好吧,生活上还习惯吧?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来看望你们,向你们问好!”到学校招呼老师给他合影留念。
95年,村上投资20多万元,那无塔供水站,水管通到各家各户,全村1000多人都吃上了自来水。三年时间落实了温家宝的民心工作中,
村上拿钱,给每户修卫生厕所,建沼气。村民说:家家户户有沼气,街上没垃圾,院子没粪便,晚上能照明,白天能做饭,一年省上几十万。
在这次写焦裕禄抓席苏发展集体经济的采访中,我们召开了■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座谈会。他们是岳金培、苏金庄、苏根林、苏九林。他们都先后去过七里营的刘庄,拜访过史来贺,至过南街村,得出的结论是:“集体穷,个人富,不是社会主义路,大河干小河满 ,改革开放不全面。集体有,个人富,党的政策来铺路。”当你现在走进席苏村,新农村建设一片光明。新街道,新瓦房,一年一个样;田成方,树成行,机井建在路两旁。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

上一篇:论文发表,焦裕禄在尉氏树起的第一个女省劳动模范
下一篇:职称论文发表,焦裕禄坐过的一把藤椅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龙源网

 论文邦-值得您信赖的代发论文公司,论文发表网代理教育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经济论文发表、建筑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等

 论文发表服务!

 住建政研(北京)建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07007717号

 © 2009 lunwen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