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达到相应篇数,否则不仅无法获得奖学金,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学位获取。”像这样的规定都是我国部分高校出台或变相出台规定。规定一出,研究生“掏腰包”买版面发表论文也就随之而泛滥。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质疑,教育部门明确表示,并没有硬性规定在读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既然教育部门都未要求,那么,一所又一所高校出台类似的规定又是为什么呢?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谦在记者专访时一语道破:一切都源于现行的高校排名机制。这位深感痛心的教授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赶紧刹住这股风气,别再逼着学生买论文了!”
一名来自农村四川大学博士生,其学位论文外评、内评、答辩都获得了很高评价,而且他的论文被认为是当年此专业里最好的。然而,这名博士生却一直高兴不起来。因为,按学校规定,博士生必须在规定的“核心期刊”上,以四川大学博士生的名义,发表3篇论文才能获得学位。而他只发表了两篇,还有一篇投寄到某刊物,对方却说如刊登就得收取8000元的版面费!
因为交不起这8000元的版面费,这名博士生最终没有获得博士学位。谢谦很愤怒地说,“如果不是这名学生亲口告诉我,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不是明目张胆飞起来吃人吗?”
像这样的学生数不胜数。据谢谦了解,因为交不起版面费而不能顺利毕业的,四川大学每年至少有20多名学生。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全国得有多少博士生在受这种压迫,在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个很不合理的“硬规定”,让许多没有获得学位的博士生找工作时难上加难。
这些年以来,由于一些高校规定这样的硬指标,将发表论文与授予学位相挂钩,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得不选择花钱发表论文,更有甚者,会找“枪手”代写。
发表论文收取版面费,如今在国内一些学术期刊乃至核心期刊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甚至在学术界也成为一条“潜规则”了。“无论你的论文写得有多好,现在除了一部分权威刊物,大多数学术期刊都要收版面费,只是收的数额略有差异而已。如今,这版面费就像一张门票。”谢谦直言不讳。
在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而越来越多的学校出台“硬规定”,导致学术期刊炙手可热,版面费也迅猛上涨。相关部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如要满足发表论文的需求,要在原有6000多种期刊的基础上,再创办3.5万种学术刊物。
“每年,我作为校学位委员会文学分委会的成员,都要参加中文、新闻、外文、艺术类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资格的投票。其实,校学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早就把合格与不合格者分开了,‘正册’与‘另册’两本,标准就是发表论文的篇数是否达标,我们只是在上面画圈圈而已。”
这段话是谢谦今年初写在博客上。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谢谦也提及了这个问题,脸上满是无奈。他告诉记者,授予学位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直接挂钩,都是由于在背后高校排名机制在作祟。
《科学引文索引》,在国际上叫做SCI,这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论文被SCI收录或引证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于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后来,我国南京大学也研制了一个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被认为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数据。
许多学校为了在CSSCI中论文引用数量排名靠前,出台了将发表论文与学位挂钩的“硬规定”。在四川大学,除了发表3篇的数量规定外,还有一条规定,四川大学的署名必须在第一,因为统计的时候只统计第一单位。
据介绍,四川大学一名博士生在《新闻界》刊物上一年发表了6篇论文,但由于《新闻界》没有作者介绍一栏,所以6篇文章都不能做数。
谢谦表示“学校的‘硬规定’导致学生高价发表论文,虽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但没有人敢提出取消这一要求。因为取消了这个规定之后,万一学校排名急速下滑,谁来负这个责任?校长也不敢提,虽然他明明知道这样的规定不合理。站在学校校长、书记的立场来讲,也不能说他们并无道理。”
如今,学生因为高校之间比拼论文数量、硬性规定发表论文的风气害的很惨,而且这已经严重败坏了学术生态,催生出大量的学术腐败。鉴于这股歪风影响范围甚广、波及高校甚多,谢谦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得力措施,溯本清源,从根治理这种事件。
谢谦认为,学生有了心得、有了发现,学校应该鼓励他们发表论文成果,对他们进行奖励,但对于没有发表论文的学生,最不应该惩罚,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
学位以学位课程和学位论文的质量为准才是最正确的,而不应该寄托于水平参差不齐的学术期刊。他举例说,前年,四川大学王晓路教授有一名女学生是研究英国文学的。她的博士论文研究题目在中国具有开创性,内评、外评都获得了很高评价。但她毕业时在CSSCI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这表示着她不能按时拿到博士学位。其实,她前后投递出了五篇研究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论文,但没有一篇被采用。第二年,多丽丝·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的相关刊物立刻开始关注这位女博士生,不但要发她的论文,还要给她稿费。这说明,她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她的文章没能发表不是因为她的学术水平,而是因为没有伯乐来发现他的价值而已。
事实上,对于这股风气,高校自身应该增加定力,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发表论文,而是要客观地对自己进行定位,转变目前以排名定高低的畸形思想。
规范写好论文各大要素
一般论文应包括标题、 作者、 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及参考文献。
标题
标题要鲜明而有特色,能确切反映全文的特定内容, 不用副标题,少用“的研究”,“的观察”等,一般中文文题不超过25个汉字,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实词.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做到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作者姓名和单位
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作者和单位论文署名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有关问题,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者, 如论文学术内容的创始构思或设计者;实验数据的采集并能给予解释者;能对编辑部提出的审改意见进行核修者;能在学术界就论文内容进行答辩者. ,对研究工作有贡献的其他人可放入致谢栏内。
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3~8个适宜,关键词(Keywords)间用分号“;”分隔.
关键词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 "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摘要
摘要中英文摘要应文意一致, 以250字为宜, 能独立成文, 可进入数据库作二次文献检索,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 "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心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
一篇学术论文的正文,是其核心部分,占据主要篇幅。一般来说,正文总是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与研究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当然,其中的结论可以单独设一部分(或一节)展开叙述。
结论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①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②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③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