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学习热潮和多媒体教学推广的双重作用,使中国电影欣赏课越来越受对外汉语教学者关注。面对纷繁更迭的电影市场,究竟该给留学生看什么电影?本文从政治敏感性、语言难度及标准化、题材内容等八个角度分析选片技巧。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国电影;汉语教学;影视欣赏;选片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中国当代电影的欣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与方法”科研项目研究成果(52WQ66)
引言
在汉语热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已不仅仅是娱乐欣赏的对象,而且被越来越多院校引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并迅速得到留学生的喜爱。看电影学外语是国际上通行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形式。中国电影人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电影作品,被各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广泛使用于教学中。但不无遗憾的是,迄今笔者只发现一本影视课教材[1]。电影推陈的速度快于教材的出新速度,在一年后的影视欣赏课上,老师们仍然要问自己“究竟应该给留学生看什么电影?”
笔者讲授“中国电影欣赏课”三年,多方请教,翻看材料,从自身教学经历出发,总结一些“选片”的规律。有成功的经验,更不乏失败的教训。陈述一二,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共同探讨。
笔者任课时,坚持每个学期让上课的学生在期中或期末写一次作业,内容是“
另一方面,在选片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主导作用,不能全凭学生的兴趣选取电影。教师选片,需考虑如下因素:语言难度及标准化、政治敏感、题材内容、情感普遍性、文化共通性。
综合师生双方面的因素,建议任课教师从以下八个角度选片:
(一)政治敏感性
每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国际交流工作的人员,应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体现在这门课中并不是对留学生政治说教,而是柔化政治性,特别是面对多国别学生时,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电影的情感文化,使学生感到中国对每个国家、每种文化都保持着友好、平等的态度,不厚此薄彼。这对于海外教学的外派教师和志愿者尤为重要。
1、不可放映对某一国家或地区有敌对色彩的电影,比如有抗日情绪的电影,避免出现“鬼子”、“小日本儿”等词语。经典电影《红高粱》、《鬼子来了》、《集结号》因此不能选用。
2、尽量不选择以讴歌党性为主题,爱国情绪浓,具说教色彩的电影。
3、避免选择反映社会阴暗面,揭露人性丑恶面为主题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盲井》、《活着》可能使外国人对中国社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语言难度及标准化
对于电影对白的理解程度,是理解电影的基础。语言上的障碍仍是留学生看中国电影的主要障碍。简单的对白,平缓的语速,会缓解学生看外语电影的压力。
1、了解学生汉语水平,选择基本能听懂的电影。目前大部分院校,还是将影视课作为选修课,学生水平不等,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无障碍地看懂电影。做到两个“一多半”,就能控制好语言的难度。即保证有一多半学生(70%左右),听对话,加上对非语言交际方式的猜测,能够明白一多半电影内容(70%左右)。另外,教学进度也应以语言由易到难,作为重要参照。
2、不选择方言对白过多的电影。很多艺术、票房双丰收的电影,却因方言比重过大,不能进入对外汉语课堂。比如《疯狂的石头》(青岛方言)、《美丽的大脚》(陕西方言)、《没事偷着乐》(天津方言)。
3、控制港台电影在课程中的比重。频繁观看港台电影,不仅让学生在观影时,因语音不标准造成理解障碍,而且可能混淆语法的正误。一个爱看港台片的泰国学生,在语法课上说“今天我有去超市啊!”被老师指出有语法错误后,非常困惑。
4、尽量选择语速平缓,符合日常用语的影片。功夫片、喜剧、港台剧的对话都可能偏快,教学进度中应合理安排这些电影的比例。
5、建议使用汉语对白、中文字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汉语语感。水平低的学生,可考虑用“中文字幕+母语字幕+汉语对白”。
(三)题材内容
题材内容,不拘一格,亲情、友情、爱情或者搞笑、功夫等,只要有真情流露,能打动人的,都会被学生接受。
1、教学进度中,题材尽量丰富,比例均衡。以感情为主题的电影,一般语速较慢,适宜在开始阶段播放;功夫、搞笑片语速较快,建议放在中期以后的阶段。
2、忌为让学生学习语言或某一文化点,而选择内容平庸,不太感人的电影。我曾为让学生了解四合院、平民选秀以及春节文化,选择《梦想人间》。但此影片故事较平淡,难得到学生共鸣,教学效果不佳。
3、一般来说,女学生偏爱爱情、亲情电影,而男学生对搞笑、功夫片更感兴趣。教师可根据情况调整进度。
(四)文化共通性
可能很多
反之,有一些在我们看来并无奇特之处的片子,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念念不忘,如《卧虎藏龙》。这就告诉我们选片时还要考虑电影的文化共通性,即电影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或文化能否被外国人理解接受。
(五)情感普遍性
脉脉的深情感动人,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美丽的风景、动听的音乐都则可以愉悦人。利用人类相通的情感,是电影能够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1、选择符合中国大众的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的电影观看,有助于学习者理解中国人的心理特点。父爱、母爱、友情、爱情、婚姻、家庭题材中,能够反映大多数人观点的,一般都适宜教学,也容易被学生接受。相反,反映少数人情感的,不易理解,不利于教学,如《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十七岁的单车》等。
2、应选择易被外国人接受的情感。有的电影只反映中国人特殊的或极端的情感,很难被外国人接受。比如《左右》表现突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极端母爱,就不具有情感的普遍性。
(六)演员阵容
和许多中国观众一样,留学生也会根据演员阵容决定是否观看电影。
1、适当利用影星吸引学生,拉近距离。成龙、李连杰、章子怡的面孔,使电影更有亲近感。
2、同一部电影中,人物不宜过多,避免学生因“认不准人”而出现误解的问题。这点对于欧美学生尤其要注意。
(七)文化特色
跨越语言障碍,又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是电影亮点,如动作片里的中国功夫,古装片中的古代服饰和建筑,《英雄》中的书法和舞蹈,《花腰新娘》中浓郁的民族文化,《霸王别姬》中的京剧艺术等。
(八)叙事方式
为不干扰学生对电影语言的关注,尽量选用叙事方式简明,单线叙事的电影。中国叙事文学中,有些作品有鲜明的隐喻特色,这也是诗歌意境美的延伸。《游园惊梦》、《霸王别姬》、《如果·爱》,因其特殊的隐喻叙事方式,不易被外国人真正理解。
结语
选准电影,影视课就成功了一半。希望更多的老师,在中国电影宝库中挖掘出可被对外汉语教学利用的资源,让更多外国人在看电影中学会汉语,了解中国。
论文邦-值得您信赖的代发论文公司,论文发表网代理教育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经济论文发表、建筑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等论文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