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身边的环境中,抄袭论文的现象我还没有发现。但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张剑雷说。
"我身边的同学都很努力,我没看到抄袭的现象,我看到的是大家在努力做出些成果来。
"学环境工程的张潇源说,他被保送清华。
马力伟则区分了抄袭的不同等级:"有的学生是直接从某些论文发表网上高价购买一篇完整的论文发表,据为己有。
有的学生是搜集一些不同的论文,然后将其分割、拼接后成为自己的论文。
有的学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将其内容以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融合为自己的成果,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他人的代发论文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文献出现在自己的论文中。
"在他看来,第三种并不算抄袭。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回炉”硕士论文发表就业难,反映出当前进行教育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
他说,在1990年以前,整个社会的知识资源比较缺乏,人们通过脱产考大学、考研究生,比较易于获得到更好的地区、单位工作的机会,进而提高生活水平。“这种投资在当时几乎不用承担什么风险”。
但随着我国社会知识资源逐渐丰富,知识、人才的供求关系渐趋平衡,竞争性的人才培养、录用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如此一来,再进行教育投资,显然就要承担相当程度的市场竞争风险。
在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大环境下,年龄较大的“回炉”硕士们,显然失去了比较优势。
王忠武同时认为,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严格限制年龄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自己的前程来博这一把”此前,外地媒体也披露过在报纸或路边登广告求职的新闻。
而昨天,这一幕真实的发生在上海的招聘会上。他为何要花数百元租一个摊位来招企业,在他之前的求职经历中,遇到哪些困惑?昨天,记者面对面跟陈晓进行了一番对话。
你是怎么想到“招”企业这一招的?
这半年来,我一直住在阿姨家里,生活的重心就是找工作。
每到周末,看到人才市场人山人海,混杂在应届生中间,看到他们年轻而朝气的脸庞,一种无形的压力油然而生。
有一天,无意中碰上多年未见的师兄。
聊起近期的郁闷,大家喝了点酒,喝完后突然灵感一来,为什么不能化被动的求职,变成主动求职呢?于是,我们两个人开始了这个策划。
就在来招聘会的前一天晚上,我在博客里这么写:决战本周六,这是一场“不是赌博”的赌博。我以自己的前程来博这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