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曝光的职称论文发表造假事件中——比如浙大“李连达院士发表论文造假事件”,人大清史教授被同事举报案等,相关当事人顾左右而言他,通常就是以上述动机论回避质疑、搪塞责任的。
在动机论的搅动之下,学术事件沸沸扬扬、热闹非凡,但喧嚣之后,学术本身的进步却似乎收效甚微。我国人口众多,科研人员基数庞大,如果仅仅从数量上来说,那就是世界第一也没什么好稀奇的。论文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发表在某本多么有权威性的杂志上,不在于发表的数量多么可观,而是看它能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研究出了成果,写成论文发表,然后发表,申请专利,进而做出产品,创造出了价值。毕竟,写论文、搞科研的真正目的,是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而不是制造出一种虚幻的科研强国的形象,以及为科研人员自身获得各种利益增加砝码。
取消本科论文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导向,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多拿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成果,多发表一些与业界相关的作品,进而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客观的来说,毕业论文对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但是,要提高能力,检验学生水平,并非只有写论文一种方法,撰写调查实践报告、多做些与专业有关的项目等,都是非常好的形式,没必要在写论文这一颗树上吊死。当然,对于那些理论知识丰富,有一定科研能力,且在某个领域有独特的见解的学生来说,本科论文应该保留。
由于长期的行政化、官僚化过于严重,又严重缺乏监督机制,集官、学、商于一身的大学官员,在基建工程中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中饱私囊的机会。象牙塔本是教书育人,培养国之栋梁的地方,陈昭方、龙小乐作为百年学府的领导,更应该以身作则,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为已任。
但在大学不良风气昌盛、大学精神日渐堕落的大背景下,陈昭方、龙小乐从“教育精英”变成了“武大蛀虫”,在玷污了中国大学精神的同时,自己也锒铛入狱。武汉大学这次发生的大地震,表面上看是学校官员接受贿赂,实际上是大学精神的日渐堕落。找回失落的大学精神,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设更加科学、民主的高等教育体制,才是应对大学腐败频发的长久之计。